x86架構網絡防火墻和ASIC架構和NP架構的區別
2017-02-05 來自: 長沙網絡公司 瀏覽次數:952
在眾多的安全產品中,防火墻產品無疑是保障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很多企業為了保障自身服務器或數據安全都采用了防火墻。
不同構架各具特色
從百兆到千兆,最初只是量變。千兆防火墻在2000年前后就進入了我國市場。由于百兆網絡接口與千兆網絡接口的成本相差不大,早期的千兆防火墻僅僅是將百兆接口替換為千兆接口而已。這種基于X86體系結構的千兆防火墻主體仍然是軟件,其性能受到很大制約,無法達到千兆的處理速度。因此,這些防火墻只是具有千兆接入能力的防火墻,而不是真正具有千兆處理能力的防火墻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形式改變。隨后幾年,隨著千兆網絡在企業和行業用戶中的不斷普及,以及用戶對性能需求的不斷增加,千兆防火墻也逐發生了質變。
這種質的變化首先是人們把目光轉移到了專用集成電路(ASIC)和網絡處理器(NP)上。相對于X86架構,基于這些架構的千兆防火墻才是真正的硬件解決方案,能夠實現千兆處理速度。在這里,我們不妨將X86架構、NP和ASIC放在一起進行技術比較,看看不同技術的優缺點。
X86架構
最初的千兆x86架構網絡防火墻。X86架構采用通用CPU和PCI總線接口,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過去一直是防火墻開發的主要平臺。其產品功能主要由軟件實現,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需要而做相應調整,增加或減少功能模塊,產品比較靈活,功能十分豐富。
但其性能發展卻受到體系結構的制約,作為通用的計算平臺,x86的結構層次較多,不易優化,且往往會受到PCI總線的帶寬限制。雖然PCI總線接口理論上能達到接近2Gbps的吞吐量,但是通用CPU的處理能力有限,盡管防火墻軟件部分可以盡可能地優化,很難達到千兆速率。同時很多X86架構的防火墻是基于定制的通用操作系統,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通用操作系統自身的安全性,可能會存在安全漏洞。
ASIC架構
相比之下,ASIC防火墻通過專門設計的ASIC芯片邏輯進行硬件加速處理。ASIC通過把指令或計算邏輯固化到芯片中,獲得了很高的處理能力,因而明顯提升了防火墻的性能。新一代的高可編程ASIC采用了更靈活的設計,能夠通過軟件改變應用邏輯,具有更廣泛的適應能力。但是,ASIC的缺點也同樣明顯,它的靈活性和擴展性不夠,開發費用高,開發周期太長,一般耗時接近2年。
雖然研發成本較高,靈活性受限制、無法支持太多的功能,但其性能具有先天的優勢,非常適合應用于模式簡單、對吞吐量和時延指標要求較高的電信級大流量的處理。目前,NetScreen在ASIC防火墻領域占有優勢地位,而我國的首信也推出了我國基于自主技術的ASIC千兆防火墻產品。
NP架構
NP可以說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技術,NP是專門為網絡設備處理網絡流量而設計的處理器,其體系結構和指令集對于防火墻常用的包過濾、轉發等算法和操作都進行了專門的優化,可以高效地完成TCP/IP棧的常用操作,并對網絡流量進行快速的并發處理。硬件結構設計也大多采用高速的接口技術和總線規范,具有較高的I/O能力。它可以構建一種硬件加速的完全可編程的架構,這種架構的軟硬件都易于升級,軟件可以支持新的標準和協議,硬件設計支持更高網絡速度,從而使產品的生命周期更長。由于防火墻處理的就是網絡數據包,所以基于NP架構的防火墻與X86架構的防火墻相比,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從上面可以看出,X86架構、NP和ASIC各有優缺點。X86架構靈活性最高,新功能、新模塊擴展容易,但性能肯定滿足不了千兆需要。ASIC性能最高,千兆、萬兆吞吐速率均可實現,但靈活性最低,定型后再擴展十分困難。NP則介于兩者之間,性能可滿足千兆需要,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