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平板顯示器視角三種說法
2017-12-23 來自: 長沙網絡公司 瀏覽次數:832
工業平板顯示器視角
液晶顯現器由于天生的物理特性, 使得運用者從不同視點去看時畫面質量會 有所變化. 與正看時相比,斜看的時分, 轉到當畫面質量現已變化到無法接 受的臨界視點時, 稱之為該顯現器之視角. 視角的界說有三種。
1. 比照
從斜的方向去看液晶顯現器, 與正看時相比, 白色部分會變暗, 黑色部分 會變亮, 因而比照會下降. 一般界說當比照下降到10的時分的視點為該顯 示器的視角. 也就是界說大于此視角的時分黑白現已不易分辯. 一般面板廠商與監視器廠商標準書上對于視角的界說最常運用這一條.。
2. 灰階回轉
理論上顯現器從零灰階(黑色)到二五五灰階(白色)應該是灰階數越高則越亮. 可是液晶顯現器在某個大視點的時分有可能看到低灰階反而比高灰階還亮, 也就是看到類似黑白回轉的現象, 這種現象稱之為灰階回轉. 界說不會產生灰階回轉現象的最大視點為視角, 也就是超過這個視點就有 可能看到灰階回轉, 而灰階回轉是無法承受的影像質量。
3. 色差
從不同視點去看液晶顯現器, 會發現色彩會跟著視點而變化, 比如說正本是 白色畫面變得比較黃或比較藍, 或是色彩變得比較淡等等. 跟著視點變大, 當色彩的變化現已大到無法承受的臨界點時, 界說該視點為 視角。
呼應時刻
呼應時刻的界說就是在面板的同一點上面 從黑色變到白色所需時刻加上從白色變到黑色所需時刻 LCD有呼應時刻的問題是因為 LCD是以液晶分子的旋轉視點來控制光線的灰階亮暗 而液晶分子旋轉時需要時刻. 一般monitor運用的意圖是文書處理與網頁瀏覽 一般狀況之下就是monitor會繼續顯現同一個畫面很久一段時刻,然后才切換到另一個不同的畫面 這樣的運用狀況下 其實反應時刻多快多慢對運用者而言是沒有影響的 可是如果要運用monitor來看動畫或影片 因為畫面會繼續變化沒有停止 這時分呼應時刻就會影響畫面質量。
反應時刻
一般LCD面板的畫面更新頻率是60Hz 也就是每秒鐘要換60次畫面 不管目前顯現的圖片是否有在變化都會以這種頻率從頭顯現 因而每個畫面繼續時刻是1/60=16.67ms 如果呼應時刻遠大于這個值 畫面在動時就可能看到含糊的影像。
殘影
殘影是指畫面切換之后前一個畫面不會馬上消失而是漸漸不見的現象 殘影與反應時刻不算同一件事,殘影可能要兩三秒后才會完全消失,而液晶的反應時刻是十幾到幾十毫秒,一個規劃得好液晶顯現器,就算反應時刻是15+35ms 也不可能讓運用者看到殘影,殘影發作機制有些雜亂,通常是同一畫面顯現太久的狀況下,液晶內的帶電離子吸附在上下玻璃兩頭形成內建電場,畫面切換之后這些離子沒有馬上釋放出來,使得液晶分子沒有馬上轉到應轉的視點所造成,別的一種可能狀況則是因為畫素電極規劃不良,使得液晶分子在狀態切換時排列錯亂,這種狀況之下也有可能看到殘影,所以以為反應時刻快就不會看到殘影,這種觀念是過錯的。
解析度
別的還有一些解析度更高的面板(通常是有特別用途的),液晶顯現器的解析度表示它能夠顯現的點的數目,這是一個固定值, 沒有辦法調整的,同樣的尺寸之下,解析度越高則能夠顯現的畫面越細致,假設你買了一個XGA的monitor,則你的顯現卡千萬不要設定成其他解析度比如說800*600,因為在這種狀況之下電腦實際上是把一個800*600的畫面scale成1024*768在顯現,結果就是看到一個比較含糊的畫面,正確的做法就是買了什么解析度的monitor,顯現卡就設定成那個解析度。
DVI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電腦處理的是數字信號,處理完之後送出來的也是數字信號,可是傳統的CRT monitor運用的是模仿信號,為了與CRT溝通,送到CRT的信號必須先轉換成模仿的才能運用,因而一般顯現卡的輸出(D-sub, 就是有15pin的那個小插槽)送的是模仿信號,LCD monitor運用的也是數字信號,可是為了與一般顯現卡相容,所以會規劃成能夠接收D-sub接頭送出來的模仿信號,然后再把這個模仿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去處理與顯現,這兒就產生一個問題了,不論是數字轉模仿或模仿轉數字一定都會有信號的丟失,因而為了與CRT相容的這個愚笨理由,LCD monitor進行了兩次正本不必要的信號丟失,造成的結果就是,看到的畫面會有一點點含糊,而其實LCD本來的才能能夠顯現得更清楚,由於這兩年液晶顯現器開始熱賣,顯現卡廠商也開始推出能夠直接輸出數字信號的顯現卡,也就是多了一個叫作DVI的接口,如果你買一個有DVI接口的顯現卡,再買一個有DVI接口的LCD monitor,這時LCD,monitor所顯現的清晰程度才是該LCD本來所規劃出來的才能,當然, 這樣的組合現在好像有比較貴。如果你不是對畫質非常挑剔,能夠夠用就好的話,能夠考慮省下這筆錢。